谈体验类课型的点滴认识
郑陆中心小学 沈小云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因此,教师应该把创设活动情境这一思想贯彻于一节课的始终,体验类课型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需求。那么,如何创设活动情境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①创设直观情境: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发展,使学生自觉参与活动。
③创设类比情境:选取生活中的类比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增强他们发现的能力。
④创设表演情境:策划丰富多彩的表演情境,譬如小品、课本剧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共鸣。
(二)丰富形式,感受乐趣
体验类课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具有丰富的生活性,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学。
①讨论交流:在此类课型中,因为学生有真切的体验与感受,所以,采用讨论与交流这一形式,能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与观点,从而加深对教学要求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②调查研究:体验类课型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调查研究也是此课型常用的教学形式。它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既可组织学生到生活中进行观察、交流、体验,又可让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这一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③实践练习:实践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小绘画,或者进行一些小实验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这类活动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
(三)课外延伸,增强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类课型的生活性,更强调了品德学科光靠课堂上参与是不够的,应与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注重社会延伸,实行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①校内:横向延伸,与学科活动、学生活动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成整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刻体验,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着力点,为校本化实施品德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②校外:引向纵深,让学生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打通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层壁垒,整合了诸多教育力量,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