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学习(活动)情况反馈表
时 间 |
2013年4月17日 |
地 点 |
武进区星辰实验小学 | |||||||||||||||||
活动类别 |
研讨活动 |
参加者 |
沈小云 | |||||||||||||||||
活动过程 |
| |||||||||||||||||||
活动感悟 |
一、生活是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标中提出: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内容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这就要我们力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反应孩子们的需要。让发生在孩子们自己身上的故事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容,这就让孩子们主动的参与到了课程的意义建构。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感受生活。《小手拉小手》课前老师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游戏、做卡片、说故事,挑选学生生活中有用的信息,利用已有的资料,围绕老师的预设达到高效。 二、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沙龙主持人陆老师所说的那样“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是什么?一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怎样和他联系》课上学生自由辩论,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活泼灵动成就了老师的精彩。。 三、注重榜样的激励,传递正能量。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德育的课程、具有德性。首先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是,生活中也应该是!教师素质的呈现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老师一句“谢谢!”一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都对学生是榜样的作用。教师的课上所选的素材也是对学生的引导。比如选择素材上《小手拉小手》可以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中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 四、教育最后的点落在行动上。 孩子的道德在生活中,离开生活道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节品德课后,老师的语文课,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德育工作等都是德育教育的场所。很多时候,学生对一些道理其实都懂,他们需要的是学高为师,一节课后就要看学生离开了教室,呈现的真实状态还是和课堂中说的那样吗? 课堂不可能是完美的,遗憾本身就是一种美丽。只有时时处处感染学生,让学生一而贯之地去落实行为,学生行动的支撑点、落实才是有效的。我几点肤浅的认识,名师的课堂是值得我学习一辈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