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我参加了区小学科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本次研究活动的主题是 “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专题研讨,参加活动的老师一起观摩了由三河口小学沈丹和前黄中心小学朱惠敏2位老师执教的研究课。
三河口小学沈丹老师执教了《地球的形状》一课,教学中她依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了人们从古至今认识地于形状历史的过程,她创新实验演示方法,通过形象巧妙的太阳、月亮和地球运行的演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认识地球形状,把听课的学生和老师们带进了古人科学探究的殿堂,回顾了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首先、问题引入,激发兴趣。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将猜想、实验、思考、交流这些探究的科学过程充分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再三、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
最后、激发科学情趣,懂得科学道理。使得学生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另外,借助多媒体手段一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恰当的媒体运用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