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画寓言画故事》说课
陆筱雷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寓言画故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综合性学习内容,即“综合·探索”。以一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来作为学生绘画表现的内容,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领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又要在多种表现形式上(如表演、动画、朗诵等)给学生诸多的启发,以及引导学生对基础美术技法(如铅笔淡彩、铅笔素描、手工泥塑、纸版画等)的综合运用。学生在畅想故事情节领会寓意时,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构思、取材、构图、配色等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基础美术技法创造表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使得寓言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是由中年级跨入到高年级段,也是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转型时期,对于绘画的表现能力也从模仿想象逐渐向自主创造转变,对构图把握、空间表现、材料运用等层面也在做进一步的提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知识面在逐步扩大,对一些寓言故事的了解思考到了一定的高度,能概括出一定的寓意,理解掌握其中心思想,也为他们用艺术形式来表现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铺垫,但如何把思考和理解转化为艺术创作则是现在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表现方法,熟悉其配画、插图、综合表现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联系。
操作目标:用丰富的绘画手段(如淡彩、素描等)表现单幅或者连环画,还可利用寓言配画作品来开展游戏、表演等活动。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综合探索,体会寓言故事的小故事、大道理、教育人的特点,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寓言故事配画、插图、综合表现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表现使所创作的寓言故事画面更精彩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寓言故事视频、寓言配画、插图、综合表现作品,绘画综合表现材料等。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工具、综合表现制作工具等
六、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启发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引导学生在领会寓言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培养提升学生对构思、取材、构图、表现等综合艺术表现的能力。
学法方面主要是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助的学习方法,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思路,激发创作热情,采取小画面自主,大场景互助的学习模式,让课堂学习呈现多元互动生成的效果。
七、教学程序
(一)看图片猜成语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快速来猜成语。如展示: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的画面让学生来猜。相信这些画面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很容易就猜出成语来了,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出这些成语的来历是寓言故事,这样就揭示了题目,为接下来的寓言故事的绘画或综合表现埋下伏笔,学生也会意识到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多图感受体验探究,引出方法。
接下来这一环节读一个《井底之蛙》寓言小故事,与此同时多媒体展示两幅配画,引发学生的思考,哪幅图更加贴切有趣的表达了寓言的故事寓意呢?为什么呢?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然而然要从画面的构思、取材、构图、配色等方面来打量和评判画面,最后得出结论,这也正是课堂重点解决问题之所在,教师再进行总结引导,假如你再进一步构思,让其中的一幅画面变得更加精彩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此时就又会从构思、取材、构图、配色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此环节的设计,不是让学生完成一个觉得可望而不可即的问题或任务,而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操作,在有效直接的方法中,学生自然而然解决了学习上的重难点,为下面的创作表现打下基础。
(三)欣赏多种表现实例,明确技法。
此时教师顺水推舟,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的多种呈现方法实例,可以是舞台剧课本剧的表演,可以是绘画当中的淡彩、素描、水墨、雕塑、综合等表现,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寓言故事可以是多元艺术表现的,精彩纷呈的,百花齐放的,但一切又是围绕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即所含深刻寓意来展开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此时学生的创作欲望将极其强烈,那么我们课堂的所有预设都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接下来的创作表现将变得水到渠成。
(四)选择多视角促创作,多元呈现。
这一环节的处理,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明确的引导,譬如你最喜欢哪个寓言故事呀?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寓言故事呀?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以连环画多幅图等等,给学生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愉快的创作中去,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工具材料擅长技法等来选择表现手法,可画,可做,可贴来呈现寓言故事,让美术创作作品呈现多元化。
(五)多层次展示与评价,实现共赢。
展示与评价千万不能草草收场,却是课堂的压轴戏。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与拓展,而评价多层次则解决了美术课堂评价的片面和概全,通过如“最佳创意提名”“最佳构图提名”“最佳表现提名”“最佳改编提名”“最佳画面提名”“最佳场景提名”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成功的暗示,要让评价不留死角,哪怕是“最佳进步提名”等等,说不定你现在肯定的那一位明天就是一个成功者。让每一名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的学生实现知识的快乐共赢,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么?
(六)短长线拓展与延伸,处处课堂。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不言而喻,那么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短线或长线的学习延伸,让课外的时间也成为无形课堂,处处是课堂,那么学习的氛围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源动力,学生在课堂学习寓言配画的基础上进行舞台剧的班队表演课等,所有的背景和道具都是自己来动手制作,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学了还要运用,用了才会有所发展,这样我们的教和学才会变得越来越丰满。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