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申 请 人 承璇 羌凌霞
所在单位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 2014.3.31
审批日期
一、研究人员
课 题 组 负 责 人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科 |
工作单位 |
职务 |
|
羌凌霞
承璇 |
女
女
|
30
36 |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
英语
英语 |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
课程中心副主任 教师中心副主任 |
||
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 |
姓名 |
职称 |
学科 |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
||||
沈波
汪菊芬
潘琦
孙红
顾雯妍
张丽花
|
中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
负责组织活动,开展实践研究
负责行动研究与资料整理
负责行动研究与资料整理
负责行动研究与资料整理
负责开展调查,资料收集
负责开展调查,资料收集
|
|||||
二、课题设计 |
|
|||||||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
|
|||||||
1.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夜突出。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英语作为承载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中在语言技能一、二级读的目标描述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轻视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形成 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篇章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单词或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无从下手。教师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 (2)偏重英语教本的阅读教学,轻视英语课外阅读的拓展 小学生使用的仅仅是教材一本,几乎没有什么课外的补充读物,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利用频率低、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难以控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远远没有得到提高。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文本,局限于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受到限制。 (3)偏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轻视文化背景的渗透 过分注重语篇含义的获得以及处理,譬如疏通语言点,串讲课文,从字里行间或细枝末节处捕捉隐含意义,把重心放在了凸显语言的知识性上,使小学的英语课堂失去了其本应有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相关目标语文化背景的介绍,利用各类资源和设计各种任务,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享受多样的赏读情趣中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
|
|||||||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之处) |
|
|||||||
1.相关概念界定 (1)阅读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从实质上说,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由于本然状态下的生活只能以直觉的形式存贮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是文本的言语形式与主体的直觉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阅读,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以及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和运用,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生活化主题的阅读教学 生活化主题的阅读教学,是指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将英语阅读活动置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之中,或创设生活化的英语学习情景,或使英语学习紧密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智能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2.相关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教学理论。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英语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发展学生语用能力。
(2)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以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3)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 (4)著名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 “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情感可以激发热情,而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阅读教学中含有许多幽默风趣的内容,这些载体一旦被学生接受,所产生的后续学习动力远远超过英语学习本身。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我们摒弃从前偏重语言知识的错误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基于生活化主题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以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有生活基础的情景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努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能正确理解听到的话语和看到的书面语,能够清楚有效地说出或者写出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教师来说,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生活化的主题为中心,通过句型和词汇在阅读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努力。 |
|
(三)研究目标 |
|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操作策略,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英语阅读课外资源。 2.开展本课题研究,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拓展一定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锻炼学生思维,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
|
(四)研究内容 |
|
1.研究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试图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立生活化主题的英语阅读的三位目标,为阅读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探求从“生活化主题”入手的多种阅读材料的拓展的途径,并在研究中探索生活化主题拓展阅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阅读技能方面的意义。 2.探求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结构模式和技术细节的研究。以《牛津小学英语》涉及的主题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按照主题拓展的目标要求,立足并超越单元阅读材料,既深入理解单元篇章主题,又在重构的生活化的语境中,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对拓展中有价值的、重要的信息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分析并研究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调查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造成状况的学校、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针对问题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活化主题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来解除、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并运用英语,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4. 探究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构建一套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鼓励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
|
(五)研究方法 |
|
1.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系统学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反思教学中的细节关注情况,提高语篇教学理念并有所创新。 2.调查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主体是教师,即有行动者来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对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就行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及调整,最后形成结题报告。 |
|
(六)研究计划 |
|
第一阶段(2014.1——2014.4)前期准备阶段。 1.学习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相关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有关理论知识。 2.对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阅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4.9——2015.1)组织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取得实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相关理论和调查得出的现状提出初步策略,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2.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摘写相关的感想。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扎实研究过程,积累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2015.2——2016.10)成果总结推广阶段。 对各阶段进行小结、汇总,撰写研究论文。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
|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
|
文本形式: 研究报告,学习心得,课堂实录,学案,案例,教学反思和论文。 非文本形式: 教学课堂录像,ppt课件,电子白板课件。 |
|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
|
为使研究工作顺利扎实地深入开展,特制定研究人员职责如下: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遵循科学规律,讲究研究方法,高效优质。 2.服从组长的领导和管理,与本组成员分工合作,互通信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时记录研究心得体会,保证课题成员长久参与的积极性。 3.小组成员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月完成一次集体备课,一次理论学习以及一篇教后反思。对每一阶段的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课题的能达到预设目标。 4.及时整理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个案。对课题材料进行审查,抓好课题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性 5.定期举行课题成员的研讨与培训,加强课题成员自身的学习和提高。 |
|
三、评审意见 |
|
所在单位意见 |
区教育局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
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