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课题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一、研究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夜突出。在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英语作为承载和传输信息的一种国际化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中在语言技能一、二级读的目标描述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教师们已逐步意识到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偏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而轻视了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形成;部分教师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而忽略阅读训练;大多数教师偏重英语教本的阅读教学,轻视英语课外阅读的拓展。目前在大多数学校学生使用的仅仅是教材一本,几乎没有什么课外的补充读物,由于小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利用频率低、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难以控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远远没有得到提高。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文本,局限于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受到限制。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偏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而轻视了文化背景的渗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相关目标语文化背景的介绍,利用各类资源和设计各种任务,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享受多样的赏读情趣中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摒弃从前偏重知识的错误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给予生活化主题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以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有生活基础的情景下感知、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基于以上思考,我校拟订了“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阅读,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从实质上说,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由于本然状态下的生活只能以直觉的形式存贮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是文本的言语形式与主体的直觉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阅读,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以及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和运用,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生活化主题的阅读教学,是指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将英语阅读活动置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之中,或创设生活化的英语学习情景,或使英语学习紧密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智能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操作策略,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英语阅读课外资源。
(2)开展本课题研究,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拓展一定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锻炼学生思维,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定位。试图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立生活化主题的英语阅读的三位目标,为阅读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探求从“生活化主题”入手的多种阅读材料的拓展的途径,并在研究中探索生活化主题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阅读技能方面的意义。
2.探索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结构模式。以《牛津小学英语》和小学英语(译林版)涉及的主题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按照主题拓展的目标要求,立足并超越单元阅读材料,既深入理解单元篇章主题,又在重构的生活化的语境中,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对拓展中有价值的、重要的信息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形成可实践的教学结构模式。
3.分析并研究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调查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造成状况的学校、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针对问题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活化主题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来体验、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4. 探究基于生活化主题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的研究。构建一套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鼓励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系统学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反思教学中的细节关注情况,提高语篇教学理念并有所创新。
2.调查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3.行动研究法:研究主体是教师,即有行动者来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对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和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就行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及调整,最后形成结题报告。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保障措施
1、专家指导。对于本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
2、组织机制保证。由校长室、课程中心组成员组成课题研究领导与管理小组,加强过程管理,确保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3、研究队伍保证。
课题组核心人员,理念新颖,科研能力强,对教育教学有其独到的见解,有着很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将把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定期参加理论学习、课堂观察与反思、教学研讨等活动,将学、思、教、研融于一体,将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七、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4.1——2014.4)前期准备阶段。
1.学习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相关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有关理论知识。
2.对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阅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4.9——2015.1)组织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取得实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相关理论和调查得出的现状提出初步策略,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2.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摘写相关的感想。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扎实研究过程,积累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2015.2——2016.10)成果总结推广阶段。
对各阶段进行小结、汇总,撰写研究论文。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八、研究组织
1、组长:羌凌霞(课程中心副主任 小高)
本课题研究中担任负责组织活动,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2、副组长:承璇(教师中心副主任 小高)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负责课题的运作协调、课题实施过程监督。
3、沈波 汪菊芬 潘琦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负责行动研究与资料整理
4、孙红 顾雯妍 张丽花 徐伶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负责开展调查,资料收集
九、预期成果
本课题于2016年10月一轮研究结束时,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建立完善的本课题专题网站;
3、个案集、反思集、论文集;
4、相关课堂实录;
5、相关学生作品;
6、生活化主题的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有效策略;
7、相关的课堂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
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