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小娟
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回归生活”——新课程的生长点。我国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国人学英语,我们常常会想到“哑巴英语”。由于当前英语教材的学习内容偏重于单词、句子,忽视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环境又是在非母语状态下,以致许多懂英语的人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英语学习环境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分成三种:学校、家庭和社会。
(1)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最主要场所,校园语言环境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课程资源。要重视校园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个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接触英语的良好环境,让校园成为英语习得的有效场所。
教室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物品都会“说”英语,这种“拟人”的教室环境会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氛围。教室里的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班级文化布置里也要有英语的一席之地。墙壁上可以贴许多动物、水果的图片,每一张图片下都有一个英语单词或英语句子,单词句子和图片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五彩缤纷、富有个性化的图案和英语书写会增强吸引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的舞台。这样让整个教室顿时有了英语的气息。学生的目光能随时接触到英语,甚至连他们上课开小差的时候,无意中也会看到这些英语单词,这样耳濡目染,学生想忽视英语都不行。这些图片还要定期更换,除了在墙壁上贴这些单词和图片以外,还可在每期黑板报上特设一个英语角,增添英语儿歌和英语文化知识等,可让学生去找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英语的存在,时刻有英语印入眼帘,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
(2)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是他生活的第一环境。让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会“说”英语,时刻成为英语学习的内容,制作英语单词卡片,比如 clock,table,chair,bed,flower,vase... 贴在具体的物品上,并可摘一些英语的名句,悬挂在家中。让家充满浓浓的英语气息。因此,许多与家庭联系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餐具等。每一项都可以扩展内容。
(3)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英语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是学习英语的大课堂,教英语不能脱离生活,要强调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让英语学习充满生活气息,真正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学生不能时刻听到人们用英语交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渐渐变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上,有随处可见的英语店名:KFC JOJO Macdonald's Dicos 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少儿英语电视节目也日渐丰富,鼓励学生收看英语节目,开阔视眼。还有许多的英语动画片VCD,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看动画片是一个良方。孩子天生就受不了动画片的诱惑。即使英语动画片里大部分语言是他们听不懂的,他们还是抗拒不了鲜艳的色彩、可爱的人物和神奇的故事情节。无形之中,英语又溜进了他们的耳朵,溜进了他们的生活。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学英语。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经常运用的知识。如同学们最爱谈论的小动物,最喜欢吃的水果。食物,最爱玩的体育活动,同学们每天都能用到的日常礼貌用语。又如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如“My name is ….”“I'm from China.” I am twelve.” “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另外,根据教材内容安排, 进行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等。现实生活英语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与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更需要使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应在《英语课程标准》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 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比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Halloween”这一课时,教师可在那天进行教学时,精心布置好教室,并渗透有关万圣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Halloween”,并且扮演各种可怕的鬼,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在渗透教学Mother’s Day / Teacher’s Day / Women’s Day / Children’s Day / Christmas Day…要适时,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二)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我曾从报纸上了解到英国学校的课堂教学,他们的学生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学生在校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时间是在课堂游戏,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即“玩中学,学中玩”。其实活动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例如,4A Unit3 “A purse”中设计为Nancy David找东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用到本课的What’s that over there? Is this/that your/his/her…的句子。
(三)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而抽象名词较少。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让学生易学。
比如在教学big、small、long、short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 “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融进了课堂。对于一些难进教室的教具,比如中《小学牛津英语》5A Unit2的教具,除了运用图片、课件等方式展示外,还可以课前让学生自制有关的学具,让学生运用塑料泡沫、纸箱等材料设计一座大楼或动手画一幅他们理想中家的图,包括study、sitting room、bedroom、bathroom等,这些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如:在学习有关职业单词时,我会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学nurse做护士打针动作,学driver做驾驶的动作,并让学生进行问答:“Is he / she a driver / doctor / …?”
(五)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能使学习材料有趣味性,我非常巧妙设计了“蜡烛跳舞图”、“母鸡下蛋图”等一系列寓有童趣的生活情景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课外作业为桥梁,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再扩展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作业。
1、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每节课前,我让学生轮流表演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
2、习得性的: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3、操作性的:如让学生给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为了达到美观这一目的,他们书写标签、设计标签时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我们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如:WTO,CCTV,VCD,kg,E-mail,Windows,“Merry Christmas”,“You are Welcome”等等。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会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4、创造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小组或教师帮助学生配对,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只要教师有心点拨,同学们互相合作,学生会表演出一个比一个更好的剧本。另外,还经常让学生编辑一些英语小报,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精心策划、各显神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一旦离开了环境,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给我们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布置
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
(1)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
(2)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表演课本剧比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英语创意作品展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会了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这块生活舞台上,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演一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说英语,讲英语,最终,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语,使英语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爱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