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相邀 ,能力与素养同行
---评六下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d第一课时故事教学
当今的教育是素养培养的教育时代,英语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究其学科核心素养。2016年3月22日,鲁子问教授在受邀的译林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的讲座中就对其作出了一些概念解释,明确了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素养包含语言素养,思维品格,文化品格和学习素养四个方面。本课的故事教学中,老师就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充分关注了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融语境之美,夯语言之学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首先从我们的课获取的就是相关语言知识,而语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之密切相关连的语境。本课教学中老师能从故事整体入手,在完整的故事语境中教学相关语言知识,如本课的教学重点loudly,quietly,sadly和happily等副词类单词的教学,老师都能在文本语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在尝试朗读中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整节课中相关语言知识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不时在整体语境的合声下奏唱出动听的旋律。在此本人也有一下意见,老师词汇教学方式有些单一和枯燥,老师可能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新授词汇,这样更有利于保持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 阅读拓思维,高效活课堂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英语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授,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课教学中老师很好地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1.老师在Pre-reading环节带领学生欣赏动物图片,判断它们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敌人时就展开追问Why?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联想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2.上课伊始,在导入本课主题后,教师就给了学生一个阅读关键句,猜测故事内容,给句子排序的活动任务,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同时,在学生板书展示其答案时,学生的思维差异瞬间显性一览无余,老师及时利用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和探究活动。
3.在其后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更是从多个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第一段文本教学中教师提问Was the lion angry? Why?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Why的追问更加深了其思维的深刻性;而故事教学后的回顾故事内容,回答问题的活动,再次训练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利用板书复述故事的活动达到了学生思维培养的最高点,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文本内容,综合运用信息,组织语言来完成此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多种思维能力必须参与其中,当然其思维品质能得到提升。在此我也想提出商榷之处,教师在设计利用板书复述文本内容和朗读表演故事两个活动环节的顺序上是否应该作出调整,个人认为利用板书复述文本内容对语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应该至于表演故事的活动之后。
4.本课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文本脉络,在整个故事教学中采用了思维导图,这一活动形象的给学生展示了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活动,如果这一导图能够留一部分让学生来画一画,个人觉得会更有意义。
5.有了思维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思维形式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具动感,同时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效。
- 以问为阶梯,以学为中心
目前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推进者。老师在教学中能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关注了学生个体有意义的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 始于阅读,读有所获
本课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完全能读懂其故事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也引领学生充分感知了The lion and the mouse 这一故事的情节,在不间断的尝试朗读中体会了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充分享受了故事阅读的乐趣。但老师并没用将教学停留在故事的情节和语言知识教学层面,在学生学习了故事内容后,引领学生思考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story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
总之,本课教学老师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关注了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