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十一册第118—120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根据能力,以及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
3、对学生进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论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铁丝圆、圆片、米尺、线
学具准备:铁丝圆、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圆二个、一条线、直尺。
教学过程 |
现代教育媒体设计目的 |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电脑展示:绿草如荫的大地上,小白兔和小灰兔正在举行跑步比赛,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沿着边长 2、导入提问:①要求小白兔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 电脑显示:正方形每一条边闪烁,周长闪烁。 ②要求小灰兔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圆周长概念教学 电脑闪烁:围成圆的一周,提问: 1、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板书:曲线 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什么叫圆的周长? 完成板书:圆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实际感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① 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一部分的长?(用手摸) ② 同桌相互说说圆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的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铁丝围成的圆,提问:你能用几种办法知道圆的周长? 2、交流测量方法:并利用电脑分别展示。 ① 用线绕圆一圆,多余部分不计,然后把这根线段位直,就可以用尺量出圆的周长。(绕线法) ② 把圆上任意一点对好尺的“0”刻度,滚动一周,就可以直接量出圆的周长。(滚动法) ③ 把铁丝剪开,然后拉直,用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3、电脑出示:小猴甩转小球,观察小球旋转形成的点的轨迹;黑板上画的圆;吊扇叶片边沿旋转时形成的圆的轨迹。 提问:能否用上面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 ⑴提问猜想 ①观察 正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 ②猜想 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 那么猜猜看,圆的 ③展开比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 周长能与它的什么 的4倍,圆的周长呢? 有关呢? ④说说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 的4倍少一些。 ⑵验证 分组测量自带的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填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倍数值,汇报实验情况,并填在电脑里。(随机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小不同的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因为实验时会发生误差,所以只说3倍多一些。 (三)认识圆周率 ⑴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谁知道它叫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指导学生读、写π(pai) ⑵电脑展示: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π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读了这些知识后,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①根据圆长÷直径r=圆周率得出的圆周长C=直径r×π,即C=πd, 提问:若已知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C=2πr ②追问:想一想,刚才小猴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算吗?电脑再现小猴甩小球,让学生找到圆的半径即绳子的长度。 ③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计算周长? |
创设情境,演示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突出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为后继教学“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作解题策略上的铺垫。 通过闪烁加深对“圆周长”的理解 通过电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发现四种方法的共同点:“化曲为直”隐伏转化 设疑,让学生明确上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为学生探求新知提供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 巧用随机函数既能迅速算出倍数值,又能判断测量周长与直径是否正确。体验成功的快乐。 展示网上下载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同时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前后照应,巩固运用,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
三、初步运用,巩因新知 1、判断 ①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②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 2、出示例1 (1)提问:求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米数,就是求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电脑展示解答过程,重点突出答句中“约”字(闪烁) 3、提问:如果书籍条件不是车轮的直径而是半径,怎样计算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的米数? 4、“练一练”1、2 5、自书质疑 |
让学生加深对π的含义“约等于”3.14的理解 |
四、总结新课,前后照应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①各种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是什么? ②什么是圆周率? ③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提问:到现在为止,你能判断小白兔和小灰兔谁跑的路程少,谁跑的路程多了吗?为什么? |
|
五、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三1、4、5 2、课后思考:现在小白兔沿着大圆跑一圈,小灰兔沿着两个小圆“∞”的路线跑一圈。 猜一猜谁跑的路程多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
|
反思
“圆的周长”一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我主伙关键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 展示变化规律、化静为动,激发主动发现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儿童的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教学,既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又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数学的抽象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例如运用电脑把圆周化曲为直,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且是直径的3~4倍。
(二)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积极参与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看到画片,并参与其中。只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一定能吸引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全课从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到运用身边常见的“电扇转动形成的圆”等引入深化,不断地制造矛盾,最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渗透“生活数学”的理念。
(三) 多种感官参与,大胆猜想,激发创新思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验证”又已成为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全课把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融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自主地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