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看到一篇文章有这样一句引言:为什么千篇一律的西餐培养出五花八门的人才来,而丰富多彩的中国菜却培育出如此相似的性格群体?细细品味,确实感到一丝困惑。看似调侃的一句话,却折射出我们中国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方面的缺陷。如今,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这一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课堂正逐渐形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而当学生提起笔做作业的时候,“红杏出墙”的个性色彩便逐渐淡化,学生在教师的“绝对权威”下不厌其烦地抄、写、算、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毫无感觉的咀嚼着作业这道“文化餐”,棱角能不渐渐磨平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烹饪知识博大精深,能否取其精髓,为我们的“文化餐”服务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做好这道“文化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精心搭配,均衡营养——内容的丰富性。
好的厨师都知道菜的选择是不能随心所欲的,要考虑人的饮食嗜好,结合菜的营养特点,精心搭配,这样,可以丰富餐桌,调剂口味,防止偏食,保持合理营养。同样,要使作业符合学生的口味,也必须精心选择,做到内容丰富。我们可以在传统作业内容的基础上,试着布置以下几种作业:
1.“展示性”作业。
有些数学知识本身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掌握。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之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整体感知,并能通过拼、搭、折、剪等方法,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在针对这类内容布置作业时,我经常会采取“自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予以展示。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节,我是这样布置作业的:1.向自己喜欢的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试着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今天所学的图形。2.用学过的图形试着拼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可以向同学、家长介绍,也可以“自我记录”
2.“应用性”作业。
决定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看待数学,理解数学和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把书本上单调、乏味的知识融入到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自然地实现从“教数学”到“做数学”,从“纯数学”到“生活数学”的有机转变。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让学生为爸爸妈妈买东西;学习完统计图后,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人爱吃水果的情况,绘制一张新学的统计图;在学完“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修好班上前后扭动的凳子。这种应用性作业巧妙地解决传统的“多书面,少实践”的弊端。
3.“立异性”作业
这种作业有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的解决方法多样,允许学生突破常规,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甚至是跨越式的思维来完成任务,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二年级教学完量长度后,我布置这样的作业:不爬到篮球架的上面,你有办法量出篮球架的高是多少吗?学生纷纷开动脑子,有的说先用竹竿够到篮球架的顶部,再量出竹竿上的那部分长度;有的说把绳子抛过去,在碰到地面的绳子两端作好记号,把绳子取下量出长度,这个长度的一半就是篮球架的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
二.量小精作——量的适度性
俗话说:“食多不知味”。一样菜,如果让人刚吃到兴致上却没了的话,说明这道菜做得很成功,如果再加量,可能会使人有吃腻的感觉。我们有些教师习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的原则,他们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就越高。有关调查显示:增加家庭作业所带来的益处只能是相对的;增加课业负担有可能增加潜在的社会成本。正如一位母亲所言:“生命中除了家庭作业、学校以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去追求。”布置家庭作业必须量小精选,不要让孩子丧失许多家庭生活乐趣。
三.巧放调料——形式的多样性。
面对一只甲鱼或熊掌,无其它作料,纵是再高明的厨师也难烧出一道好菜。每一道菜都离不开酱、醋、油、盐……这些调味品中的一种或几种。糖醋排骨是由于糖醋的绝妙搭配,才深受人们的喜爱,麻辣豆腐,也正仗着一个“辣”字,才使自己美名扬。作业要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真正愿意去做,也必须给它加入适量的调味品。换言之,作业必须改变一“算写”统天下的局面,听、说、读、写要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作业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1.说说讲讲。
这是“口头作业”的家庭作业形式,既是家长当“学生”,孩子当“老师”。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说说数学,讲讲习题。说的内容和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主要说概念、法则和公式的形成过程,讲审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说班上同学在课堂上很有见地的发问和自己当天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讲有关的解法和学法等等。
这种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与讲,使学生跳出了背概念、记法则、套公式和做习题的框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自主活动时空和平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内化数学知识,参与数学的探索活动。
2.抄抄写写。
这里的抄,是指创办数学手抄报,写,是指写数学周记。
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确实离不开数学。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周记,要求学生将一周内你认为和数学有关的一件事记下来,一周交流一次。学生的周记内容五花八门,有和父母一起买东西的,有逛商场看家电比价格的,有看超市物品分类的……学生乐此不疲。
手抄报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展示枯燥的数学知识,数学趣题,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数学的奥秘,数学的有趣,数学的魅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让学生每月出一期数学手抄报,开始几个月是以小小组的形式进行,几个队员一起组织内容,设计插图,家长可以当评委提出修改意见,慢慢过渡到个人独立完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才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
3.拼搭剪贴
这种作业形式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平面图形,布置学生用学过的几种图形拼成另一种图形,或者用几种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通过操作,展示,认识到图形间可以相互转换,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又如:再学习梯形面积之前,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用不同的方法算出梯形的面积。有的说可以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长方形来计算;有的沿梯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来计算;有的沿梯形底边上的高剪开,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计算;有的用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计算……学生能经常得到这样的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会增强。
4.亲情游戏。
这种作业,学生需要和家长合作才能够完成。如教学完“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我布置“猜猜说说”的游戏,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玩。可以是孩子问,由家长来猜;也可以由家长问,让学生来猜。比如说,学生说“一个数,有6个十和8个一,这个数是几?”或者说“这个数在98的前面,有9 个十和7 个一,它是几?”让家长来猜。在游戏的最后要求学生和家长互相给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非常高,每天都争者向同学介绍自己玩游戏的过程,家长对这种作业的反映也非常好。
四.看料加工——作业的选择性。
蒸、煮、炒、煎焖是常用的菜肴加工方式。加工某种菜,要用最适合它的加工方式。对于厨师,也要尽量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同样,面对学生的作业,我们也必须加以选择。
有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是“一刀切”,这是造成某些学生,特别是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课业负担过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做,只会增加学生的疲劳度,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每周一总有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就不足为怪了。同时,又使部分优生负担过轻,经常“吃不饱”。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差异理论对学生作业灵活要求。1.作业量要分层要求。对于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这主要是针对基础题的作业布置来说的。2.作业的难度要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选择适合各自的并具有挑战性的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避免一刀切的现象产生。以“园的面积”为例:⑴学校圆形花坛半径2米,请求出它的面积。⑵学校圆形花坛直径8米,请求它的面积。⑶学校圆形花坛周长12.56米,求它的面积。⑷一只小山羊被主人用2米长的绳子拴在东西墙墙根与地面相交的木桩上。小山羊想:哇!这么多青草,太好了,我一定把它全吃光。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青草?请你求出小山羊吃草的最大面积。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题来做。
五.掌握火候——作业的适度性
火候适宜,菜肴色香味俱佳,火候过头,菜肴枯而无味;火候不足,腥膻难除;作业布置中,也应控制火候,作业的内容、量、难度、形式的选择必须有个度。既不能要求过高,让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光讲形式,不注重实效,使作业流于形式。
俗话说“厨师搭浆,全靠葱姜”,要使作业这道“文化餐”别有风味,教师必须撒好“葱姜”——做好评价,主要是激励性评价。
烹饪是门艺术,作业布置更是门艺术。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肯动脑,肯钻研,定能调配出色香味美,营养均衡的“文化餐”,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丰富多彩的中国菜更能培育出五花八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