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自线品一区521,美少妇按摩糸列三级片

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小学教研>>小学数学教研组>>论文交流
“引导——探究”网络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06-09-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建英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教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引导——探究网络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引导认知,激发兴趣;二、引导探究,寻求规律;三、引导交流,协作学习;四、引导评价,民主探究;五、引导归纳,总结规律;六、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关键词  “引导——探究”              网络教学模式

正文

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不仅传统的教学手段随之发生变化,而且将引起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成为21世纪教育社会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主流模式。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针对学生求知过程中的疑点,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和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并在实践和探究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理论的重要指向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引导”是教育的基础方式,是一种自在、自为、自觉的师生行为关系。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更多地是通过引导的方式发挥出来。现以三年级数学《年、月、日》一课来阐述“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一、引导认知,激发兴趣。

布鲁纳的发现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学生要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

1、信息技术引导。信息技术是网络教学的重要条件。首先从信息教育的三个维度进行引导:①知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培养快速搜寻、游览、下载、分类和存储信息的能力。②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在游览信息的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捕捉问题、抓住重点、提炼要点的方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以理智情感控制“网络漫游”的猎奇心态,提高自控力;以健康态度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免疫力;以正确观念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价值判断,培养甄别力。例如:在《年、月、日》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在网页制作中设计了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按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专题学习网站 “自主探究”、“知识整理”、“巩固练习”、“在线测试”、“课堂互动”、“你知道吗”等几个栏目。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点击不同栏目进行自主探究。

2、学习方法引导。探究主题体现了课程目标和思维导向。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学习。在《年、月、日》教学时,引导学生进入《年、月、日》教学网站后,首先了解“在线计算”、“万年日历”、“百度收索”等有关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掌握这些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后,运用这些学习工具进行《年、月、日》自主探究。轻捷、简便的计算方法和查阅方法,学生自然感到兴趣盎然。

3、探究过程引导。探究性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而如何把基础知识适时、适宜地提供给学生,成为他们探究的“脚手架”?这就靠教师的引导策略了。《年、月、日》教学中,由于学生平时只了解一些《年、月、日》的基本知识,为了探索大月、小月的规律,在资源开发中,制作了一张“万年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观察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可以连续点击所需年份,也可以随意点击所需的年份,来观察每年每一个月的天数,然后完成实验表格(一)的填写。通过对“万年历”、实验表格(一)的观察,学生掌握了大月、小月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脚手架”。

 

 

 

实验表格(一)

天数     月份

年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二、引导探究,寻求规律。

让学生探究知识,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地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师的任务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引导者,激起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它应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暗示下,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对于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自学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网络教学如果离开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会变成网络漫游、网上聊天。当学生分小组探究时,教师在课堂巡视,其引导作用往往在“随机激励”中通过“点拨”和“暗示”体现出来。当学生探究“碰壁”后、困惑时,需要教师“指点迷津”。但只能“点到为止”、“拨正思路”,不能扶着走路,更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年、月、日》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利用“万年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首先,让学生在“万年历”上寻找2月份有29天的年份,学生可以连续点击所需的年份,来观察每年2月份的天数,然后完成实验表格(二)的填写。初步得出年份是4的倍数的这一年2月份就有29天。接着,教师举些实例(如1800年、1900年、2200年等),请学生算算他们是否是4的倍数,然后在“万年历”上找一找这些年份2月份的天数,再进行观察得出逢百之年必须是400倍数的2月份才有29天。学生通过观察——质疑——再观察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实验表格(二)

年份(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月份天数()

 

 

 

 

 

 

 

 

 

 

在网络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虽然以“平等伙伴”身份参与活动,但是凭借其教育责任、教学经验、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又必然是“平等中的首席”,一束目光、一个手势都往往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探究中起到引导作用:协调(而不是调度)、参谋(而不是指挥)、教练(而不是裁判)、支持(而不是扶持)、帮助(而不是包办),“运用之妙,顾乎一心”。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生探究的外部条件,但如果引导不适度,可能会消解学生思维的广度、强度和深度。而对引导“度”的把握策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智慧的结晶,来源于对网络教学的探索、反思和领悟。

三、引导交流,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交流互动的过程,没有交流互动,意义建构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在以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甚至校外学习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的多种传输系统为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例如BBS论坛、讨论组、E-mail信箱、聊天室等多种形式。但是,学生由于思维水平有限,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或认识往往是零星的、分散的,也常常不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因此,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汇报。在《年、月、日》教学中,学生通过“我的发现”、“我想说”、“我还有”等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2月有29天或8天,一年有7个大月,4个小月;我还知道每个月轮流大小排序;1年有3次是平年,1次是闰年;一年有365天或366天;135781012都是31天,46911都是30天;不管哪一年的135781012都是31天,28天或29天都是2月等等,让学生把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网上向大家公布,同时也让其他同学针对汇报内容提问,形成一种互动的汇报交流,这既是对探究成果的一种肯定,让汇报学生体验探究成功感;同时在全体学生的“反复论证”中提高学习成果的深度和广度。有些同学还会对同学的发现提出质疑。“为什么各月的天数不一样?”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择优使用,让信息通畅;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监控系统,删除无关信息,纠正错误信息,并对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智慧火花予以及时鼓励。

网络环境作为一种有效学习的认知情境,还要有和谐、宽松的氛围,这是交流互动的情感基础。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引导作用,不在于发表“个人高见”,而在于引导交流,促进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在交流互动,取得共享和共识的欣慰将会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印痕。在促进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做好准备。

四、引导评价,民主探究。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探究主题的综合性、内容的丰富性、方式的多样性和成果的新颖性,学习评价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特征:①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应体现出对学习过程的导向、对学习方法的改进、对学习主体的激励三大功能,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应包含对学生参与体验的评价、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也重视学习成果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人文关怀;③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应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如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争议问题可延迟评价,也可用不评价代替评价。例如:《年、月、日》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同学的发现”、“我还想说”进行自评与互评。在开展学习评价的情感因素中,首先是民主氛围,“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不能用“一言堂”的方法去评价;其次是平等精神,教师要“蹲下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学生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学生的创新;再次要有宽容之心,宽待错误、容忍失败。因为错误积累经验,失败导向成功。

学生探究能否成功,创新意识能否发挥,还与教师的主导、指导和引导作用有关。因此,评价又具有双向性,既是评“学”,也是评“教”。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发现差距,寻找原因,为改善后续教学提供了参照。

五、引导归纳,总结规律。

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万年历”进一步验证,以证明结论的准确性,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闰年的规律,即一般来说,年份是4的倍数的这一年叫做闰年,但当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一年才是闰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网络字眼的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判断闰年的方法,为后面“基本应用”“拓展应用”“个性展示”3个平台的练习,打下的扎实的基础。

六、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在信息资源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年、月、日》教学中,通过“平年、闰年的由来”、“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的来历”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Flash动画,通过形象的情景再现和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大月、小月的由来”、“2月份的天数为什么最少?”等等的介绍中还为学生提供了多个网站,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制作日历”栏目,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一句话,通过网络资源的运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旨在利用多媒体网络直观形象、互动开放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等特点,通过引导认知、引导交流、引导探究、引导评价、引导归纳,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体优化。

参考资料

1、张来春《WebQuest——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形式》《惟存教育》

2、徐梅芳《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1

3、刘涛《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定位》《中小学电教》2004.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郑陆实验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季子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