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asons(网络课)教学反思
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沈波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英语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作为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科,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起适合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要求的课堂结构。怎样达到或无限接近这些目标,以学生喜欢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是摆在我们英语一线教师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参加了电教课题组,陆续听了几堂其他学科的网络课,一直跃跃欲试。在纸上谈兵一年,撰写一篇的得奖论文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吃一吃螃蟹”。
在设计这节课,我注重了网络运用与英语教学特点的结合。所有的教学环节,从新知识的自学,教师的获取反馈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作业的布置,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就英语学科的特点而言,学生借助网络,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所以这仍然是一堂原汁原味的英语课,而不是信息技术课。与此同时,学生的分析、甄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良多。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我注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做到环环相扣。所以在教学中,环节的衔接比较自然。先让学生自学关于四季的单词和句型,教师检查,获取反馈信息;接着让学生自由阅读材料,学习更多关于四季的词组和句子;然后让学生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利用资源库的动画天地中的flash图片,两两交谈,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最后,让学生讨论最喜欢的季节,并作成ppt或word文档发送至教师邮箱。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构建了“自学新知——反馈导学——拓展巩固——成果展示”的小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
诚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仍然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1. 交互过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不多。考虑到学生的文字录入水平,仅在最后使用E-MAIL这一媒介,没有使用论坛等工具进行即时交流,未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优势。
2. 练习过易。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很好地利用Readings里面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的视野。练习设计过于简单,未能体现层次性。
3. 参与度不均衡。在自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信息素养不同,造成参与度的不均衡,有的学生因为浏览速度慢,或打字速度慢,造成没能充分思考,只听现成答案,不能及时呈交作品,未能体验成就感。
今后为了适应不同能力学生学习的需要,在网络课的设计上,在资源的呈现方式方面,应精心构思,力求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除了直接提供整合好的资源外,还应为基础好、能力强和善钻研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的指导,如网址、搜索引擎、关键词以及光盘等搜索工具,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更主要的是能够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等能力。对于网上练习应尽力凸现网络的交互功能,在习题答案中设置超级链接,学生每答完一道题,输出结果后,即在网页的适当部位,及时作出正误的评价,如果结果错误,还应送上一句继续作答的鼓励性提示语,或出现“帮助”、“联系”等提示按钮,学生在网络的引领下再继续解答,解答正确后,即给以褒奖。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借助网站交互、协作、激励、评价和引导探索等功能,学生可以迅速而又准确地了解到自己各个环节的学习状况,从而有效地调节独立、自主、协作学习的速度和强度。必要时,还应根据网站学习的需要,在上网络课之前,先有的放矢地补上一些信息技能训练课,使学生能在专题学习网站这块令人愉悦的境地里,纵横驰骋,悉心探索,学会合作,去获取更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