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数学计算能力竞赛的简报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加强各年级、各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十二月份,我们学校组织了一至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竞赛。竞赛内容结合学生年段特点、体现各册教材重点,以各备课组组长为主,其他组员协助商定。整个活动又结合了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年级口算,三四年级计算为第一阶段,五、六年级计算为第二阶段,二年级口算为第三阶段。
通过竞赛,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以下一些好的做法和值得发扬的传统:
1.能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我校老师能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因为,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能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全体数学老师能每天坚持练一练,能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这样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校数学老师能丰富计算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能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校数学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教师还注重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当然,我们在欣喜之余,也清楚地看到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比如,如何进一步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是否可以确立计算研究专题加强探索、实践?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见到成效!
最后,感谢全体数学老师的努力,感谢班主任老师的鼎力相助,感谢顾幼芳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周到服务!
2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