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样陪你长大
----《中国人的家教智慧》读后感
优质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时代变化太快,教育的理念层出不穷,百家争鸣。我国历来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中国人的家教智慧》一书,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国时的韩非《曾子杀彘》。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身教重于言教,言出必行,这既是维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更是为子女今后为人处事的优秀品格,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古训给了我们行为指南,但是生活却往往偏离方向。太多的父母知道对孩子提要求,但做不到严于律己。有一则漫画形象地画出了家长之间的区别:
自己没做好,拼命逼孩子 自己哪儿都对,孩子都是错的
纪伯伦在散文诗《孩子》中说到,“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们在传统家教中去粗存精,顺应时代的发展,“确立儿童的主体权利”,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等级,儿童更不是家庭的私产。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一、身教为先,教会孩子规划人生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如图所示,生活中我们总会对身边的人提出很多教科书式的要求,但是自己却放任自由,一边拿着手机刷着抖音,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玩手机。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孩子怎么会对你言听计从?久而久之,就会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教啊,太有自己的想法啦,我都讲不过他……讲不过更多的时候或许是自己认知上的偏差吧。我们要求孩子看书的同时,不妨自己先拿出一本书读起来,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好的学区房不如家里的书房。”多说无益,直接去做。从自身做起,让孩子看到空余的时间我们应该如何利用,从书籍中,从旅行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陪伴在左,接纳孩子不良情绪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三个叛逆阶段,一个是两岁左右,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意识,他想通过自己的摸索获得知识。此时,他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要善于开导,耐心说教,讲清出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第二个叛逆期在青春期,孩子的各项生理特征趋于明显,虽然现在学习的渠道有很多,但是表面上看都懂,实则孩子会感到害羞、不自信。父母若能陪伴左右,让他欣然接受身体的变化,让他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长大了,责任也更多了,要学会保护自己。除此之外,因为环境的影响,可能孩子的情绪会起伏不定,家长们请接纳这些情绪吧,也让孩子学会接纳不良情绪,一味的抵制只会给身心带来伤害,不要让自己成为控制性和冷漠型的家长。
三、信任在右,鼓励孩子做好自己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个人头顶一片天,有的孩子是工程师,有的孩子是厨师,有的孩子是慈善家。如果没有我们成年人的职业偏见,没有成年人的焦虑,孩子会过的很好。请不要把自己的不安和遗憾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完成你未完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想法,信任孩子的决定,哪怕跌到了他靠自己的努力站起来会比你冲过去直接抱起来恢复的更快。你需要做的或许只要问一句:“要紧吗?”大胆放手让孩子闯荡吧,只要让他知道,累了,倦了,家门永远为他敞开,爸爸妈妈永远会是他的避风港。在此之前,请保证我们做家长的先准备好有能力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而不是像某些家长一样,要求着孩子反哺。
生活不易,但不会亏待努力认真的人,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拼尽全力,保持童心,看到美好的事物就赞美,看到出乎意料的变化就大笑。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