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溺爱孩子,这是天下父母的通病,春秋时姜氏宠爱共叔段而使其自取灭亡的故事,在后世还继续重演;北朝齐武成帝宠爱幼子,使他骄横傲慢,贪得无厌,长大之后竟在宫廷举兵,结果被处死,这些不禁让我们深思……
在教育上,家长要做到严慈相济,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可以让步。教子如治病。不用针灸,治不好重病,不施严厉也教不好孩子。《颜氏家训》曰: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在教育子女上,家长要慈与严结合,不能溺爱。家长对子女的爱应是内在的,外在的定规矩、勤督训很有必要,原则性问题上不可以让步。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梁朝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性情非常严厉端正,即使他的儿子统领三千军卒,年过四十,稍不如魏夫人意,魏夫人还要鞭打他,所以能使他成就丰功伟业。于此对比的是,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明敏捷而有才华,其父非常宠爱他,教法失当,最后他养成凶暴傲慢的性格,不得善终。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过:“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糖”是关爱、鼓励,是对孩子天性的顺应;“钙”是要孩子知道自强自立;“盐”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挫折苦难,这三样在教育中都不能丢。可是今天的孩子只有糖,没有钙,更谈不上盐了。”在一些家庭中,我们经常看到现在很多父母,孩子小的时候万般宠爱,没有给孩子立规矩,以至于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一味地溺爱导致孩子没有规矩,没有应有的约束,一旦形成了坏习惯,成年之后便很难改变,也有的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一点挫折。与此对比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宽严相济,爱教结合,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糖”,更需要“钙”和“盐”。只有这样,孩子的人生才会有滋有味。
我认为家庭教育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使这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父母不是保护孩子免受人间苦难的可靠屏障,也许在童年的短暂时间里,孩子可以在父母的怀抱中找到万无一失的安全。但是,终有一天,父母就会明白,凡降于孩子身上的苦难,无论是疾病、悲伤还是挫折,他们都必须自己承受,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帮助他成为一个自信勇敢坚定的人,让他们更好地闯荡这世间。
孙红
2018.6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