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这样说,儿童没有阅读,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会有欠缺,通过阅读带来的启发,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的问题。是啊,的确如此。但是有些孩子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特别明显,觉得无关紧要,甚至觉得读书是在浪费时间。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引导。
一、阅读引领孩子前行
我想: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课堂上以为讲得很清楚了,但是总是有些学生依然是懵懵懂懂,他给你懂得回应,但是做题时确是一窍不通;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就好得多,他们一点就透,让教师感觉非常有灵性;有的学生写文章,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句话;而有的学生则文思泉涌,不一会功夫就写好文章。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想并不是所谓的智力问题,很多来源于孩子课外阅读是不是十分丰富。
1. 激发兴趣 感受阅读乐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兴趣,往往使不上力,甚至有些时候会消极懒惰,一事无成。而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2. 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肚里没有货,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我想限制小学生写作最主要的障碍即学生的经历、阅历有限。而大量的阅读尤其是一些名家名作,除了积累语言优美,感受故事情节动人之外,更多的是体会深刻的人生道理。学生多阅读这些名家名作,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中积累到的名言佳句,更是让他们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思考,把这些思想和感悟运用到写作中去,就可以写作中如虎添翼,给文章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
3. 锻炼精神 培养精神品格
世界上的万千景象和不同的风土人情值得观赏、体验。可是,很少体验接触的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虽然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但是却不得不受到各种限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时间紧张,想要在学习的空隙去接触自然和社会,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阅读,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书中,作者将自己感悟到的世界融入其中,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倾注其中,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囊括其中。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孩子的内心引起震荡。比如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会被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李志立这幅……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孩子习惯引领阅读
在犹太人的家族里,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一件甜蜜而快乐的事情,以此唤起孩子对书,对文字的兴趣。
这样,不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引领他去阅读,更让他养成了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俗话说:读书要趁早。我想应该就是如此吧!要趁早给孩子养成读书的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
1. 推荐好书 积极促进阅读
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是好事,但是目前的学生阅读的书籍可谓是良莠不齐,很多孩子喜欢看那些质量低廉、内容低俗的漫画书。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让学生误选择质量低的图书,阅读质量低劣的图书。不但起不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有些书里的暴力等情节,更是容易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甄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比如,著名儿童作家的作品集——金波的诗歌选,杨红樱的故事,张丽钧的散文等。他们的作品都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容易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心灵共鸣。
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推荐儿童阅读中外名著,中外名著是作家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不但文字优美、语言隽永,而且富含深意,值得学生们细细研读和体会。过早地接触中外名著,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位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 榜样作用 营造阅读氛围
如果,你让孩子一下子自己可以去进行阅读并且喜欢阅读。我想,这一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任何事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如果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你在玩手机或者干其他事情。孩子一定会被你所干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有时甚至会对你所做的事情产生兴趣。所以我们最先做的就是起到一个榜样带头的作用,和孩子一起读书。有时候,还可以稍微示弱,有些不懂的地方还可以让孩子来讲解,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有助于阅读的持续发生。
此外,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可以邀请一些孩子的同伴一起来读书。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生有了阅读体会,享受到了阅读乐趣,应该及时把这种感觉和同伴们分享,达到共享阅读快乐的目的。教师可以在班里定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对某一本书或者某一篇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一定要注意教师在活动中只做组织者而不是参与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看法。定期举行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书目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仍需我们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积极探索。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