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各国精品力作异彩纷呈,我们的儿童却为何远离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儿童文学教授王泉根认为,不是没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到达不了儿童的手中。这种局面涉及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工作。诸如,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生存、竞争压力加大,背负父母、老师殷切希望的儿童课业负担依然沉重,网吧、口袋书诱惑着孩子的视线,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而中小学教师对儿童文学知之甚少,尤其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授梅子涵也认为,教师在帮助孩子选择文学作品和指点阅读方法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他的文章和讲演里,梅子涵多次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 lighter》(点灯的人),提到过“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因为他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梅子涵说,我们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