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限于课堂
发布时间:2008-06-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晓亚(摘抄)
在学校的班级里上课,不就是读书吗?——发出这种疑问的人是太外行了。在今日的教育体制下,上课时的读书是为了应考,而“班级读书会”则是“众人聚在一起读书,然后通过语言的表达交流,分享彼此不同的观点,使自己的阅读认识加以提升。因此读书会的‘读’是不需要像课文的阅读那样‘透彻’,也不需要像准备考试进行的所谓阅读训练那样辛苦得但也不是任意浏览的态度来翻阅,必须多用点心去了解与吸收其内容;读书会的‘书’是阅读的材料,狭义的书是以文字为媒介的书或短文,广义的书涵盖电影,艺术等非文字材料。读书会的‘会’指的是两人以上的交流,分享与讨论的聚会。”——如今这样的“读书会”已遍布扬州市内市外许多学校的许多班级,正在向江苏、浙江各地蔓延,而且还出现了“家长读书会”、“教师读书会”、“亲子共读俱乐部”。海门实验学校学校的周益民老师也是一位积极的实验者,他把各地班级读书会的案例精选成一本《上读书课了》;而扬州的余耀老师则从对古代经典的爱好跨向对图画书的爱好,“陶醉其问,流连忘返”,于是他也写出一本《由图画书爱上阅读》。丁筱青老师是专业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她在扬州教育学院主讲儿童文学课程,因而他就能系统的向孩子们和老师们介绍读书,她写的那一本叫《儿童阅读的心灵地图》,有了“地图”,读起来就有方向了。她的“地图”的指向是:自信、乐观、幻想、冒险、分享、接纳、坚持、执着、关爱、宽容、勇气、坚强、成功、成长、生存、思索……全都指向读书的心灵。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