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掌握良好读书方法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读书,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使得学生有可能“站在巨人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有人做过统计,发现正常人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阅读。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正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
那怎样培养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呢?教育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最终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和家长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二、先易后难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有易到难是极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学龄前的儿童以童话故事、短小的诗词为主,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三、先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
有时教师和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读课外书没有恒心,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大部头“,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
四、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五、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我们相信,教师和家长只要能真正落实好以上五条,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