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读书,是孩子们走向精彩人生的起点。兴趣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再好的书也最终只会是摆设。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一)在备课时,我一方面让学生读熟,背诵的自己先读熟,会背,另一方面结合教学教材和学生实际,把握读的重点和指导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
(二)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学生的读书姿势,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三)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如教师范读,领读,引读,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还常让学生分角色读,有表情地读等。
二、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影响密切相关,所以父母要担负起阅读教育的职能。开学伊始,家长会中,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解,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我又趁热打铁,进一步给家长以下几点建议:
(一)、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周围吵闹,孩子没有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孩子读书无法进行,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尤其重要。
(二)、低年级的孩子,最好选择文学类书如故事、童话类为宜,这样更便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有利于培养孩子读书的语感。
(三)、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也应该是爱读书之人,父母应该以自己对书籍持之以恒的热爱,使孩子树立终身读书的信念。
(四)、“万事开头难。”孩子刚开始读书较困难,习惯难以养成,这时父母要多帮助孩子,与之交流、沟通读书内容,对孩子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孩子读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
(五)、当孩子读进去了,就会读书当作每天的必修课,久而久之,读书就成了很自然的事,这样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