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华
课外阅读指导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二期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那么,该怎样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布置,选好读物
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的趣闻,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望。但由于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学生往往会被一些容易产生副作用的读物所吸引。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对于他们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初都要结合阅读教材,把一学期要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确定下来,包括读多少课外书,读哪些书,如何安排时间等,一一列入教学计划。
推荐课外书籍应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讲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可以推荐《尾巴的功能》;学了《惊弓之鸟》,可以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也明显地拓宽了。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查找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将各自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信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过程。但最好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以避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此外,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设置小小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己喜爱的有益读物存放到班级的图书角里来,让大家一有空闲便相互传阅、仔细阅读;同时还应组织大家上学校阅览室阅览,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时间来进行阅读。
二、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每周开设1~2节阅读课,用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这时,教师不再需要详细的指导,而只需提纲挈领。这时,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兴趣,提示方法。
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择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在指导过程中,不但要告诉学生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该“怎样做”,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并且要求学生勤于运用,及时地不断地把阅读中的精彩片断、重要信息和切身体会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在课外自由阅读时自然就更能得心应手,深刻领会文章内容、思想了。
三、落实检查,培养习惯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办读书小报等活动,检查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目标、有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使学生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位教师组织学生做摘录型读书笔记,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或竞赛,有时进行“选美”比赛,看谁的摘录本簿本整洁,字迹端正,有时是精彩片断赏析,有时是名人名言大会串……这样,学生在形式丰富的交流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在追求内容精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他们对这样的交流方式喜爱有加,有时甚至帮教师出谋划策,布置下一次活动方案,并积极地期待下次活动的到来。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地推进二期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