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朗读是目前在国外运用范围较广、成效较显著的阅读方式。何谓“大声朗读”,即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多么落伍,我们的小学生还需要读给他听吗?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多么稀松平常,不就读书给孩子们听吗?请你不要轻易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好好想一想。
细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教孩子如何阅读,但却忘记了教他们想要阅读。而大声朗读可以让孩子在听读中享受快乐,激荡思维,拓展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孩子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丰富情感,领悟人生的真谛。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在和孩子说话、讲故事,因此可以恢复孩子的自信,将书本与愉悦划上等号,引动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助于亲子关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创造出终身的读者——在毕业后终其一生继续阅读,并自我学习。但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创造出的读者——学生懂得如何阅读好应付毕业。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几乎很早就不在读书了。美国的“阅读委员会”在1985年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其中有两项论述有如暮鼓晨钟:
▲ 对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中继续实行。”
1990-1991年,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曾对32个国家,21万名9-14岁的儿童进行了一项广泛的阅读研究,发现全世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有几点共同之处,其中有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
我想说明的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意味着朗读比其他教学活动更重要。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方式,我们的祖先不就是采用口耳相授的方法,将人类的文明一代代的流传下来的吗?我们都在谈教育的均等,而大声朗读就会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同等的阅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