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尽快构建一个课外阅读的指导体系,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在此作一个介绍:
一、整体把握,制定阅读总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六年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并依据各年龄的特点,分化成三个分级目标,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中完成。
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逐步学会独立阅读适合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如儿歌、古诗歌、故事童话;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课文朗读带范读,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不复读,不断句,不断词;养成背诵或有感情诵读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大量阅读故事、诗歌、科普读物,背诵积累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
高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对文章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背诵较多的名家名篇(或片断〕;有摘录好词佳句及文章精华的能力,并学习分类;能独立阅读课外读物,学习制作阅读卡片;能按兴趣后某种要求剪报。
二、明确阅读内容。
对六年中学生所需阅读的课外材料划定范围,列出书目,并加以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阅读参考书目)
1、科技知识类:提供有关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等科学常识性文章,适合儿童特点的科幻小故事,简单的产品说明书等。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低年级:《生活小常识》(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动脑筋爷爷》、《大自然中的老师》(彩图注音本)、古诗。
中年级:《动植物奇观》《少年百科知识问答》《小实验小制作》《四季星座》《学做多面手》《飞向太空》《奇趣博物馆》《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
高年级:《少年百科丛书》系列,《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小学生漫游祖国》《打开智慧之门的的金钥匙》《中国科学小品文》《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上下五千年》《家用电器大观》。
2、文学作品类:选择儿童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寓言、童话、小说、剧本、相声小段、小品脚本等,供学生阅读。选择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品味、赏析、学习。
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低年级:《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三字经》。
中年级: 《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相声小品集》《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小学生优秀习作选(期刊)》《春笋报》《小学生语文学习报》
高年级:《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现代背诵散文选》《唐诗三百首》《全国小学生获奖作文精选》《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
3、应用文类:
选择实用性强的书信、日记、读书笔记、通讯、板报稿、会议记录等,供学生阅读,并为其提供实践的机会,进而鼓励学生主动地在适合的情境中运用。
低年级:《跟我学写日记》。
中年级:《读书笔记摘录》、《板报稿》。
高年级:《中外名人书信》、《如何做会议记录》、《学写通讯稿》。
4、传统文化类:
如《三字经》《声律启蒙》《百家姓》《增广贤文》等,这些应有机贯穿在小学整个阅读过程。
三、具体的读书指导。
(一)、激发兴趣,树立成就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这样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4)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千方百计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成就感是兴趣阅读的动力。
1、设疑诱读法。
主要针对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他们迫切阅读的好奇心。例如,在指导阅读完7册语文第三组4篇童话后,我讲了《猫和老鼠》的童话故事,趁机激发同学们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等。学生在这样的诱引下,情绪高涨,阅读质量很高。
2、竞赛促读法。
主要针对语言美的作品。在阅读之前,我就开展学习竞赛;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断,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这种方法我试行过多次,每次效果都不错。
3、追溯扩展法。
主要针对知识性的作品。在阅读前,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其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达到互相交流,提高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生具备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一知识点时,我又提炼出一个话题: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去搜集资料,等到汇报交流的时候,我惊呆了:贝尔发明电话,张衡发明地动仪,爱迪生发明电灯……应有尽有,通过这次交流,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二)创设条件。
1、开设“阅欣课”
“阅欣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分析课、读物汇报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这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2、提供图书或书目。
这两年来,学校图书室的真正建立和图书的充实,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文化刊物书籍的丰富,为学生的大量阅读成为可能。有了这样一个图书室,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再也不必为买书发愁了。除此以外,还可以提供一批可供挑选、参阅的书目,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己去阅读,更上一层楼。
3、优化读书环境。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三)、教给方法。
1、课内带课外。
在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了阅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句子品读,找中心句,整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等,就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依据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方法,去阅读课外书籍,然后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2、指导读书方法。
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a、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制定读书计划。平时,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寒暑假时间长,可以阅读大部头的作品。
b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应让学生明白基本的书籍写作、编辑、出版的常识。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c领悟读书要求。(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d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趣味性阅读)。
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民间故事》《童话故事》等。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2)吸收性阅读。
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细品型阅读(精读)。
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指导写读书笔记,学会批批注注
a、指导记录的内容。
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b、指导记录的方法。
(1)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常用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用“‖”表示分段,“│”表示分层;“ ”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
(2)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
(3)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
(4)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5)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级可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后写读后感等。
c、要有意阅读。所谓有意阅读,就是你的阅读是自愿的,带有目的的。这区别于随意性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注意才能使注意达到一定效果。
三、加强检测。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了解,学生读了多少,读得如何,教师要了然于胸,以便及时调整,进一步指导。检测的方法很多,大约有以下几种:
1、与家庭加强联系。
依靠家庭的力量,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如:
(1)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在联系卡上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有家长的协助,阅读质量大大提高。
(2)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调查问卷。教给家长指导、监督的方法,以使有目的、有方法地指导孩子。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各个年级也不相同。
(1)低年级:讲故事式、内容简介式、情况汇报式、表演式。
(2)中年级:小实验、小制作式;复述式;图画式;摘抄展评式;谈天说地式。
(3)高年级:排演课本剧式、办小报式、书评式、方法交流会。
有条件的学校可编辑出版学校级或班级的作文集。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学习语文决不只限于课堂;语文教师是学习语文的引路人,应该指引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立体性综合性的大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间,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份时光,尽可能地阅读、背诵,在人生的道路上做有意义的准备,积淀,跨出最有意义、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