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学习摘抄一)
一、为了终身读书人
1.“唯一而且最重要的”
高度认同《朗读手册》。下面是一些深深打动我的句子及统计数据。虽然他说的是美国的事情。但本质意义上的教育问题是无国界的。吉姆•崔利斯当年所操心的,就是中国目前所遭遇的。
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第7页)
82%的受刑人员都是辍学的学生。
低识字率阶层中的受刑人员,是一般人中受刑人员的两倍。
60%的受刑人员是文盲。
63%的受刑人员是累犯。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辍学离校呢?因为他们不会阅读——这影响到成绩单。改变毕业率,就改变了入狱率,也就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风气。一个国家的高中毕业率愈高,入狱人口就愈少。
因此,由常识可知,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消灭它们。(第16页)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第18页)
全世界最好的准备学力测验的方法就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在床边读书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第25页)
我们要向广告商学习,采用他们的诀窍,销售一种名叫“阅读”的商品。(第28页)
吉姆•崔利斯以为:为了孩子成为终身读书人,为了让更多的美国公民成为“阅读”这一特殊商品的终身消费者,朗读是最好的广告——“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活动”。
2.诵读,对语言敏感的葆有和培养
为了推销阅读这一特殊产品,如果朗读是广告的话,那么诵读,经典诵读,无疑是广告中的精品。
也许大海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
如果自然听到我们所说的一切知足的话语,江河就不去寻找大海,冬天就不会变成春天。如果她听到我们所说的一切吝啬的话语,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呼吸到空气呢?
这是纪伯伦的《沙与沫》。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官冠花。
白鹭对乌鸦。
村前种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这是亲近母语经典诵读教材里的“晨读对韵”篇。
各位听了是否有心动,是否有立刻去读去诵的冲动?如果有,恭喜自己,因为你对语言还保有一份敏感,而对于语言的敏感,乃是教师必备的第一职业素养。
儿童对语言是天生敏感的,是这种敏感引导着他学会了听懂话语,学会说话,是这种敏感性使他迫切要求成人为他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尽量新鲜尽量丰富尽量美好的母语的滋养。所以,如果我对语言还存有一份敏感,既说明是拥有起码的教育学素养,也是我童性尤在的证明。我的精神食欲还很强健的证明,是我的生命力依然青葱茁壮的证明。我应当为自己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