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学习摘抄二)
二、日有所诵,对天赋之门的叩启。
1.具体做法
连续性是教育的第一原则。我们今天的教育行动,既要着眼于孩子的过去,也要着眼于孩子的将来。这样我们的活动才有可能是完整的有效的。鉴于这一原则,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三年来做的什么。
每天10分钟,习惯成自然;连续反复的活动,是对天赋之门的叩启。《新编365夜儿歌》、《儿童诗歌100首》,《神奇的窗子》、《用绳子着的月亮》。现在是三年级下学期,我们现在才开始让孩子背唐诗:“3+2”,每周三首唐绝句,两段泰戈尔《飞鸟集》。宋词啦、元曲啦、世说新语啦、语选啦……还有泰戈尔、纪伯伦我们都会背到的。
这是一道缓坡。正因为是缓坡,才能让孩子爬得高,行得远。
2.诵读的好处
(1)还母语教学以简单朴实,还童年以轻松快乐。
基本取消家庭书面作业。还在一年级,我的语文课,除了识字、写字,全做朗读指导。组词、造句,从来不做。为什么能够这样?是日有所诵让我们师生有恃无恐。
诵读和教学的良性循环为什么能够实现?因为我们给孩子的诵读材料是充满童趣盎然、浅显好玩的。如果背诵材料是远离儿童趣味和儿童生活的,是艰深晦涩的,就好比在他们刚更能喝奶的时候,让他们啃骨头,只能让他们对食物充满恐惧。
(2)深层阅读实现修身养性
诵读就是深层阅读。背不下,不是因为头脑笨,而是因为心不静,不够聚精会神。既然非用心不能记诵,那么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光有智商是靠不住的。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应当做和必须做的事情专心致志。背诵就是练心,就是修戒定慧,就是培养聚精会神的能力。当他聚精会神,他便融入对象,吸取对象,成为对象。就这样兴趣盎然地一路背下,或早或迟,或深或浅,所读所诵,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