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学习摘抄三)
三、诵读的力量来自哪里?
1.语言是物质环境
借着诵读,反复作用于儿童眼睛、耳朵、大脑、心灵的是什么?
是语言。
语言的力量何以如此强大?因为语言是一种物质环境。
因为语言代表着为了社会生活的利益经过最大限度改造的物质环境——在变成社会工具时物质的东西已丧失它们原来的特征——所以,和其他工具比较起来,语言应起更大的作用。通过语言,我们间接地参与过去人类的经验,因而拓宽并丰富了目前的经验。使我们能运用符号和想象去期待种种情境。语言能用无数方法把记录社会结果和预示社会前景的意义凝缩起来。自由参与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识字和未受过教育几乎成为同义词。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儿童认知的特点是心灵对于环境的吸收
为什么物质环境的作用如此强大?因为儿童认知就是心灵对于环境的吸收。
6岁以后的学习,越来越多是有意识的学习,是用头脑学习。
6岁以前的学习,更多是无意识的学习,是是心灵从环境中汲取生长必须的阳光和雨露。声、色、光、形的刺激,苦与乐,爱与痛的体验,尤其是母语源源不断的滋养,与他成长中的小小的躯体发生了奇妙的精神化学反应,知识和体验,不仅进入他的大脑,而且促成大脑的发育。
3——6岁,儿童开始对经历的事情有所记忆。3——6岁的儿童处在语言发展的词汇爆发期。这个时候,孩子对于母语的吸收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强旺。新鲜丰富的语言就是滋养大脑和心灵的新鲜丰富的营养,仅仅是日常生活语言是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对于母语的需要的——怎么办?大手小手同捧一本书,和孩子一起读起来、诵起来。
3.环境越温馨,吸收越充分
环境温馨的意思是指诵读的材料一定要是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这样的语言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就是温馨的亲切的。儿童在阅读材料中的地位,就是儿童感知到的自己在生活在世界上的地位。一定是让孩子们在其中能够读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否则就是纯粹的灌输和压迫。大脑过早成为容器,所学的东西只是外在于儿童生命的填充物。
人生是分阶段的,下一阶段的充分发展,都必以前一阶段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现在是过去的未来,未来是正在到来的现在。眼睛盯着未来的人,其未来恰是虚无的,因为当现在的意义遭漠视,未来所立足的地面也塌陷了。反过来,唯有现在丰富、生动、连贯地展开,人才可能真真实实地拥有鲜活而美好的未来。
最初的诵读,一定要是“有我的诵读。”这样的诵读,这是对儿童的呵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于儿童来说,比起背了多少,背了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是否快乐,是否因此更爱自己,更爱这个世界。否则,我们所做,和前辈好不容易废除的私塾,和害得中国落后挨打的封建教育有什么不同?
四、结束语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世界的希望。
对于儿童的精神发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母语的营养,用琅琅书声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成长环境,既是强健儿童的骨骼,也是丰满他们的血肉。既是给他们打造坚固的船体,也是为他们扬起漂亮的风帆。
本着教育的良知,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幸福人生、清明世界及美好未来的向往,让我们携起孩子幼小的手,回到童年,回到母语温暖的怀抱,回到生命应有的完整圆融,健康美丽。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
让我们期待,让我们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