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看重阅读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不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认识到的道理。但是,在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却宁愿多一次知识的讲解、多一次技能的训练,也舍不得让出时间多给学生一次自主阅读的机会,因为眼前的各种考试是教师和学生都输不起的,阅读实在不是立竿见影的活儿,似乎正是因为它的意义“深远”,使得教师和学生以为可以暂时疏远它,日后尚可以弥补,而考试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却是畏之又不能远之的东西。这其间,是有些无奈,有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还有我们态度上的轻率、认识上的狭隘和思想上的愚顽。其实,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的过程,不只是知识技能的无止境的积累。知识是容易传授的,技能也是容易训练的,这些都不是教育的真正归宿,精神和灵魂的成长发育才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