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应讲究方法(学习摘记)
有人曾批评过几种错误或不好的读书方法。一种是“饥不择食”,即不管是什么书,逮着什么就是什么,结果耗时不少,收获却不多。另一种是“走马观花”,即读书贪求速度快,粗枝大叶,不善于分析读物的内容及特点,结果就像沙子过水一样,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种是“寻章抄句”,即读书很细致,有些章节甚至能背下来,但没有注意归纳与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可见,读书的
方法对于读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很好的读书方法。汉代朴素主义思想家王充反对鹦鹉学舌式的不动脑筋的一味诵读,而强调读书要注重理解和发挥书里所说的意思,学习书本上的精湛的思想和文辞。宋代朱熹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背若于吾心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清代学者顾关武强调读书要联系实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毛主席也曾多次谈到,读书要注重理解和运用,不要死背教条、脱离实际。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历代名家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那么,综上所述,小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善于安排时间。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在现代社会里,时间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宝贵。小学生从小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益,还要学会“挤”时间。鲁迅先生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时间总会有的。不要小看几分钟的时间,一位叫雷曼的学者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便只有五、六分钟,如得正用,同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有聪明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毛主席的许多著名诗篇就是在马背上“哼”出来的,而莫扎特常常在理发的时候创作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饭前饭后的闲暇时间不能丢,早、晚时间要利用,要善于利用好节假日巧妙地安排时间。数学家科尔在解决了一道世界难题之后,有人曾问他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三年的全部星期天。”瞧,科尔的这三年的星期天是多么的有意义啊!
其次,小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到以下这些要求:
1. 正确认读,推敲词意,理解句子。
2. 分析段落层次,把握结构,抓住主题。
3. 展开想象和联想,加强记忆和运用。
4. 根据读书目的,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或穿插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读、诵读、质疑、抄录、反刍、设问、标记等方法。
5. 联系实际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6. 正确利用工具书和图书馆。
7. 多与老师、家长或同学进行交流,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