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心理特点 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鼓励孩子们用多样的阅读方式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同时老师要了解孩子们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1、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受书的神奇。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早读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给孩子们讲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们。这样读故事不但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量。2、 激趣质疑,调动孩子们读书的欲望。老师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一故事的形式展示,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时,我没有直接的进入课文,而是声情并貌的给他们讲述了一一个关于恐龙的传说,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问我:“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听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后我立刻进行板书:恐龙的灭绝,并在课题下大了一个大大的问好。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知道恐龙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会在地球上消失呢?”孩子们都回答:“想”,此时就引导孩子们赶紧走进课文让他们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通过这种激趣质疑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安徒生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有一次班会课我给孩子们讲《猫和老鼠》的故事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