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贵在坚持(学习摘记)
课外阅读可以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但必须长期坚持从事课外阅读。
一、制定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
明确课外阅读的大目标,我认为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鉴赏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有可能让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
二、根据既定目标,选好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三两篇文章,可以是报纸杂志,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类书。阅读材料既要具体,又要广泛。阅读材料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也可以放开,让学生在课下找出与指导课的典型材料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
三、除营造大的阅读环境外,每周要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阅读指导课要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按一般的认识规律,指导课上应先让学生阅读典型材料,教师再点拨材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一些阅读或写作的规律,最后出一至两个实践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概括起来,就是“阅读、点拨、讨论、总结、提高”五个步骤。
课外阅读指导,还需必要的课下作业,达到进一步巩固提高。课下作业最好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写阅读笔记。笔记的内容应明确规定,是指导课训练内容的巩固与提高,如果是突出阅读能力,就写文章分析;如果是突出写作能力,就要对指导课上的典型材料进行仿写。应该指出的是,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总之,要想使课外阅读收到大的成效,必须有一套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