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读”
一、“读”是人们对句子、段落、意义等信息的接受的主要途径,是对事物加深理解与认知的手段。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差别大对社会和生活的阅历浅,认识的水平高低不齐,特别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让学生从广泛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以“读”为基础,以“读”为先决条件。读懂文章的内容,加深和拓宽小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读书不仅加深小学生的认知领域,也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二、“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动机就会全身心投入。特别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好动,好思考,参与性很强。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内容,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适当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性,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小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积极有效地活动起来。在动口、动眼、动脑、动手中让学生做到圈划、批注,最后自己主动写心得,写读书笔记,仿写等,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读书过程中,感觉书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从而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知识,最终达到自己会读书。因此,通过课外阅读,不仅激发了小学生主动参与性,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读”不仅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读书与读图很重要,在读书同时读图,借助想象构思理解读书内容,然后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课外阅读指导中如果把握这一时机,让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得到培养,就会为以后学习过程创造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通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记忆,获取大量各方面的信息。这不仅加强了学生逻辑思维性,而且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读书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见解,新的构思,新的发明,把阅读过程引向学习创造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读各种图,搞清事物空间位置,以及相互间影响和联系,建立系统观点和三维空间概念,在读图时,找出联系,分析原因,掌握规律,达到看图说话,读图写文,开发学生智能,使学生由死记硬背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运用。